近日,考古工作者在海南省东南部地区新发现30处旧石器时代地点,采集到一批石制品,初步判断其年代距今约1.4万年。这一发现为研究海南岛乃至华南地区史前人类活动提供了重要新材料。
此次发现的旧石器地点集中分布于海南东南部的丘陵、河流沿岸及洞穴区域。考古队员在地表采集到多件打制石器,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等类型。这些石制品以当地常见的砾石为原料,采用锤击法直接加工,具有明显的旧石器时代技术特征。
根据石制品的风化程度、制作工艺及地层堆积特点,并结合周边已知遗址的对比,专家初步判断这批地点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绝对年代可追溯至约1.4万年前。该时期正值末次冰期向全新世过渡阶段,海平面较低,海南岛与大陆相连,古人类和动物群体可沿陆桥迁徙活动。
此次发现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将海南岛人类活动历史的确凿证据进一步向前推进,为构建海南史前文化序列提供关键节点。其次,密集的地点分布表明当时人类已广泛适应热带海岛环境,呈现出活跃的生存扩散态势。此外,这些材料为探讨华南与东南亚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交流、技术传播及人群迁徙路线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目前,考古工作队正对采集标本进行详细技术分析,并计划选择重点遗址开展正式发掘工作,以期获取更精确的年代数据和文化信息,深化对海南早期人类生存模式的认识。